全球电能替代具有巨大潜力,电能占终端用能的比重将持续上升,最终将成为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品种。根据未来清洁能源发展以及各领域用能方式、用能效率提升的趋势判断,2摄氏度情景下,2030年以前,全球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平稳上升,2030年达到24%,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;2030年以后,技术发展推动电能替代加速,2040年达到36%;2050年电能占比翻倍,达到54%。
工业部门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增长迅速,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、广泛使用清洁电力和热力将是下一步工业电能替代重点。预计工业部门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在2030年达到34%,2040年达到47%,2050年达到65%。
交通运输部门电能替代将呈跳跃式发展。交通电气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识,电动汽车产业将成为未来“以电代油”的主要途径。预计未来全球交通领域的电能替代潜力巨大。预计交通运输部门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在2030年达到3%,2030年后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迅猛增长,推动交通领域电能占比在2050年达34%左右。
居民生活、商业及其他电能替代将呈现递进式匀速发展。欠发达地区电力供应能力的提升及现代化、智能化生活的推广,发达地区零能耗建筑、智能家居、智慧城市等概念的实践和发展,将成为居民生活及商业领域电能替代的主要推动力。预计2030年居民生活、商业及其他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将分别达到30%和52%,2050年将分别达到59%和81%。
结论与建议
全球电能替代潜力巨大,电能最终将成为最主要的终端能源消费品种。随着电能替代技术的不断进步、电能替代经济性的逐步凸显、电能替代政策的不断完善,全球电能替代将迎来快速发展。展望期内,2030年前电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平稳上升,2030年后,技术发展推动电能替代加速,电能占比将由当前的19%上升到2050年的54%。工业、交通、居民、商业及其他行业为电能替代的主要领域。其中,工业、居民、商业及其他行业当前电气化水平较高,未来将稳步上升;交通运输领域电气化水平起点较低,未来将呈现跳跃式快速发展。
我国政府需积极顺应全球电能替代发展趋势,紧密结合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方向,在推进《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》等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实施的同时,进一步出台限制性环保政策、特殊电价政策、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等配套法规政策,加大电能替代技术研发及推广,加快相关标准制定,加快智能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,为电能替代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、政策、资金保障,推进我国电能替代工作的高效开展,为实现全球2摄氏度温度控制目标及我国承诺2030年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60%~65%的碳减排目标贡献力量。